海底捞、呷哺呷哺之下 火锅小品牌还有多大生存空间?-第2页
火锅行业在不久的将来,也将像石油、通信、空调、互联网行业一样,进入寡头时代。那面对这样的未来,小品牌们该如何应对呢?
如此可知,早在四年前颐海国际已拥有火锅调味料市场6.8%的份额,而根据其2018年年度报告,“截至2018年12月31日,我们的经销商覆盖了中国31个省级地区及港澳台地区与42个海外国家和地区。
于2018年,本集团向经销商销售的收入达到人民币1,263.2百万元,同比增长115.2%。本集团的在线渠道仍以加强品牌传播、提升消费者体验为主,截至2018年12月31日,在线销售收入从2017年的人民币105.9百万元,增长105.2%至人民币217.4百万元。”
有调查机构资料显示,2018年火锅调味料市场规模约为250亿,而颐海国际2018年总销售额约为26.8亿,占行业比重的10.7%,比2015年提高了3.9个百分点,也就是说,目前市场上的火锅调味料,10袋里有1袋是海底捞系的。
业内有种说法,“目前十家饭店里,七家赔、两家平、一家赚。”随着市场的进一步饱和,在产能过剩的基础上,产业、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,利润越来越集中到头部,集中速度也将越来越快,其它非头部品牌如果再不有所行动,真等大量的“海呷”占领上游、开到隔壁,那便真的只有“被关门”的份了。
那面对这样的未来有何对策呢?
差异化特点
餐饮无非五要素:口味、价格、服务、地点和环境,海底捞的服务、呷哺呷哺的性价比(价格)都是目前市场上的王者级别,再翻看行业成功案例,名噪一时的“小板凳”,以火锅+酒吧的就餐环境瞬间铺开,巴奴毛肚火锅时刻聚焦
地域深耕,一城多店
在有客户认知的城市重点深耕,利用粉丝进行口碑传播,同时保持直营模式。
这里说的一城多店是指,根据当地的市场情况,尽量做到“饱和开店”,利用店面数量优势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战斗力,这就像当风浪来临,大船更安全一样。而直营模式,能最大限度监管分店出品,提高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。
深抓人才梯队建设
对服务业,特别是餐饮业来说,对机械和工具的依赖性较低,一句“事在人为”再合适不过,即便有良好的运营模式,没有优秀的执行者,发展必然不快。海底捞能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,就是有良好的人才梯队建设,“师徒制”和明确的晋升路线支撑着它半年拓店近200家,这在人员的“护城河”也是大部分餐饮企业无法跨越的。